1/8
备课组教师班级学生
日期上课时间
学生情况:
主课题:碳和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道金刚石、石墨、C
60
的物理性质,主要用途
2.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同素异形体概念
3.知道木炭、活性炭等无定形碳的吸附性与用途
4.理解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5.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6.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它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
1.木炭(活性炭)吸附性与用途;
2.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同素异形体概念
2.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考点及考试要求:
1.同素异形
2.木炭(活性炭)吸附性与用途
3.碳的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5.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标准教案
教学内容
知识精要
2/8
一.碳的单质
1.碳的单质
⑴金刚石、石墨和C
60
名称金刚石石墨
C
60
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
体形状晶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
明的细磷片状的固体。
有滑腻感,
分子形似足球状。有
金属光泽。
导电性几乎不导电良好几乎不导电
硬度天然物中最硬物质质软质脆
导热性很差良好很差
用途钻头、刻刀、装饰
品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制备新材料医学应用
思考: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为什么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
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碳原子排列不同。
⑵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
和少量杂质构成的,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它们通常称为无定形碳
木炭、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气味、颜色,为物理变化
⑶.同素异形体:
像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那样,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如,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氧气与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
⑴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⑵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如红磷和白磷。
⑶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小结】物质的组成结构
决定
反映
物质的性质
决定
反映
物质的用途
【注意】碳和炭的区别。
碳:是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是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⑴.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3/8
⑵可燃性:碳跟氧气的反应
C+O
2
CO
2
(空气足量)
2C+O
2
2CO(空气不足量)
⑶.还原性:单质碳在高温下,能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⑴C+2CuO2Cu+CO
2
↑
现象:有红色固体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注意:碳单质做还原剂一般需要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反应条件一般要写高温。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操作时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配置混合物时木炭
粉应稍过量些,目的是防止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⑵C+CO
2
2CO
⑶3C+2Fe
2
O
3
4Fe+3CO
2
↑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剥夺的反应较做还原反应。
2.在反应中,供给氧的物质叫氧化剂,物质供给养的性质叫氧化性;
得氧的物质叫还原剂,物质夺取氧(使失去氧)的性质叫还原性。
氧化剂、提供氧、还原反应
还原剂、夺取氧、氧化反应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注意:“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⑴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⑵不能供给呼吸
思考:①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②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
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很重要。人体的血液中也需要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使
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如缺少二氧化碳,则呼吸作用就会减弱,以至停止;但如果吸
人多量的二氧化碳,则又会妨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
所以当空气的二氧化碳超过1%时,对人有害处,达到10%时,会致人死亡。但是这
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
高温
4/8
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CO
2
+H
2
O→H
2
CO
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H
2
CO
3
→CO
2
↑+H
2
O(碳酸不稳定)
⑷.二氧化碳与碱溶液的反应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当二氧化碳过量时,沉淀又会消失CaCO
3
+H
2
O+CO
2
→Ca(HCO
3
)
2
⑸.具有弱氧化性
CO
2
+C2CO
CO
2
+2Mg
△
2MgO+C
3.二氧化碳的用途
⑴.灭火;
⑵.CO
2
+H
2
O淀粉+O
2,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用作化工原料
⑶“干冰”的妙用: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⑷.能溶于水可制作汽水等
巩固预习
1.活性炭可以做电冰箱的除味剂,这是利用它的()
A.氧化性B.还原性C.吸附性D.挥发性
2.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这是因为()
A.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B.元素的组成不同
C.碳原子排列不同D.碳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元素形成多种物质叫同素异形体
B.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内投入几小块木炭,震荡后,会变为无色的二氧化氮
C.氢气可做还原剂,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容易被还原
D.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
4.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1)石灰和熟石灰(2)二氧化碳和干冰(3)氧气和臭氧(4)金刚石和石墨
(5)冰和干冰(6)白磷和红磷
A.(1)(2)(4)B.(2)(4)C.(1)(3)(4)(5)D.(3)(4)(6)
5.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稀有气体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一种单质D.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6.单质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
(SiO
2
)转化为硅(Si);SiO
2
+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叶绿素
光
高温
5/8
C.碳表现出了还原性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7.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通常情况下是黑色)和木炭粉,请你设计多种实验方案
鉴别,并填写下列试验报告:
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
方案二
8.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生产化肥B.用来灭火C.生产纯碱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9.把w克CO
2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x克。若先将w克CO
2
经过:
CO
2
→CO→CO
2
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y克。
则x与y的关系是()
A.x=yB.x>yC.x
10.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三大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空气中CO
2
含量增大面升高,
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CO
2
含量,下列措
施可行的是()
A.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
2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自我测试
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
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大理石B.玻璃C.金刚石D.石墨
2.石墨粉末常用作高温工作机器的润滑剂,这是根据它的()
A.颜色黑B.有吸附性C.能导电D.耐高温且有润滑性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吸附红墨水中红颜色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金刚石
C.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D.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炭作用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B.金刚石与石墨中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因而结构和性质完全不同
C.金刚石与石墨在纯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6/8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性质完全相同
5.下列物质中,含碳量最低的是()
3
2
D.H
2
CO
3
6关于3C+2Fe
2
O
3
4Fe+3CO
2
↑的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被还原,碳具有还原性B.氧化铁被还原,氧化铁具有还原性
C.碳被还原,碳是还原剂D.氧化铁被还原,氧化铁是氧化剂
7.下列反应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C+O
2
CO
2
B.2Mg+O
2
2MgO
2
+C2COD.S+O
2
SO
2
8.欲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炭粉以得到纯净的氧化铜,可采用的方法是()
A.在加热的条件下通入足量的氢气B.加入稀盐酸,反应后过滤
C.在隔绝空气时加强热D.在加热条件下通入足量的氧气
9.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则下列关于该物质组成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10.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呈足球状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
60
,下列有关C
60
的叙述中,正
确的是()
A.C
60
是一种新发现的化合物B.C
60
的式量为600
C.C
60
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之一D.C
60
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1.下列关于CO
2
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B.固体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
C.二氧化碳分子中含一种碳元素两种氧元素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1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仅仅是利用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B.二氧化碳制成干冰作致冷剂
C.将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D.液态二氧化碳作灭火剂
13.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方法,最合理简便的方法是()
A.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两种气体中
C.将两种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比较分子量大小
14.二氧化碳转变为干冰的过程()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既无物理变化,又无化学变化
15.下列反应中,二氧化碳被还原的是()
高温
高温
点燃
点燃
点燃
7/8
2
+Ca(OH)
2
→CaCO
3
↓+H
2
2
+H
2
O→H
2
CO
3
2
+
3
CaO+CO
2
↑
16.欲证明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应先取出少量该溶液,然后向
其中()
A.加入石灰石B.加入石蕊试液C.加入盐酸D.加入水溶解
17.某矿石主要成分为一种化合物,取该矿石加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镁、水和一种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矿石中含有的元素为()
A.碳元素、氧元素B.镁元素、碳元素
C.氯元素、碳元素D.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
18.相同分子个数的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A.1:1B.3:2C.11:7D.7:11
19.区别集气瓶中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合理又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碳B.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0.欲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层
21.下列物质中,通常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熟石灰B.水C.碳酸钙与水的混合物D.氧化铜
2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在日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淀粉和氧气,由此可
推断出,淀粉中()
A.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B.只含碳元素
C.一定含氢、氧两元素D.一定含碳、氧两元素
23.小红和小瑛为了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
2
,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采用方法正确的
是()
A.向甲吹气B.由甲吸气C.向乙吹气D.由乙吸气
24.张兵同学为了探究CO
2
的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
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根据实验回答:
高温
Δ
8/8
(1)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
(2)这个实验说明了。
25.现有含碱物质:①金刚石,②石墨,③CO,④CO
2
,⑤Na
2
CO
3
,已见有报道的还有:
⑥C
60
,⑦C
3
O
2
,⑧C
5
O
2
,⑨C
12
O
9
等。
(1)其中属于碳单质的有,属于碳氧化物的有(均填序号)。
(2)根据CO与CO
2
两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中碳元素或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反应
物的关系,确定C
3
O
2
转化成CO
2
的另一反应物,类推写出C
3
O
2
完全转化为CO
2
的
化学方程式:。
昂立智立方,您24小时的私人家庭教育顾问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0:5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277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