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2014年4月
江苏科技信息
Jiangsu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No.8
April,2014
高校研究生“助管计划’’模式的思考
以河海大学“助管计划”为例
徐洁玮,穆睿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一定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是其自身成长与发展非常重要的工作体验。如今,“助管”逐渐
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河海大学在2010年推出的助管计划政策,是对助管模式的延伸与发展。文章
对近几年助管计划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进一步完善助管计划政策,使高校“助管”工作能在高等教育实践中
发挥作用,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办事效率。
关键词:高校;助管;管理
0引言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一定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对自
身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高校中,“助教”
和“助研”已经形成日常化工作,“助管”也逐渐成为高校管理工
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研究生助管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加强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
养,国家教委提出了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的要求,当时的助教
主要包含3个方面:(1)科研助教,指研究生从事本人学位论文
要求以外的科研工作;(2)教学助教,指研究生在完成必要的教
学实践任务后,从事教学辅导答疑等工作;(3)兼任本科生辅导
员或其他行政工作。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改革。一个新的适
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
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就业体制、
经费筹措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研究
生“三助”工作在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方
面也日益受到重视。“助管”工作作为其中之一,也从简单的勤
工助学劳动岗位的设立,明确转为招聘优秀的研究生参与学校
的日常管理工作…。
近年来,为了加强研究生助管在管理工作中的融合度,新
型的助管模式也在各地高校中有所尝试。河海大学将助管选
拔与研究生推免工作相结合,推出了“助管计划”政策。
2河海大学“助管计划”简介
2010年,河海大学推出了“助管计划”。“助管计划”用于遴
选接收有从事辅导员等管理岗位助管工作意向,并取得推免生
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旨在培养熟悉我校且具有较高综
合素养的管理型人才,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办事效率。
对于申报助管计划的学生,必修课学分绩点在3.5以上,
曾经担任过班长、团支书及以上学生干部,其他条件符合要求
可予以推荐(不参加专业年级排名);申请学生除参加相应的学
科专业复试外,还需要参加由学校人事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
组织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择优录取。
“助管计划”学生在读期间需要完成学校安排的助管工作,
并享受相应奖学金和岗位补贴,录取在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
教育和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专业在读年限为4年,录
取其他专业在读年限为5年。助管计划的学生毕业时双向选择
就业,学校优先录用考核合格的学生留校工作。
3河海大学“助管计划”现状
自2010年河海大学实行此项政策至今,共招收助管计划
学生4批,总计65人(见表1)。
(1)招收人数:招收“助管计划”的人数在2012年达到最
多,2013年略微减少(见图1)。
(2)男女比例:招收“助管计划”学生的男女比例为1.4:1,
男生偏多,2013年首次出现女生多于男生的情况(见图2)。
(3)学科分布:4批“助管计划”学生的学科分布为文科31
人,理科34人,文理比例为1:1.09(见图3)。
(4)岗位分布:目前正在就读的“助管计划”学生分布在南
京与常州校区,工作岗位为管理岗及辅导员岗,2类岗位的比
例均衡。4批招收的“助管计划”学生中,只有2010年的3名
学生已经毕业,其中1人留校,目前在校本部管理岗位工作
(见图4)。
4对“助管计划”的思考
由“助管计划”的现状看来,“助管计划”学生的数量近年略
作者简介:徐洁玮(1987一),女,江苏南京,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31—
第8期
2014年4月 江苏科技信息・高校园地 No.8
April,2014
表1 助管计划学生情况统计表
辅导员 毕业 预计毕业时问 留校人 年度 本部 常州 合计 男 女 管理岗
冈 时间 2015 2016 2017 2018 数
2010 3 0 3 3 0 1 2 2013 3(理)已毕业 1
2011 11 2 13 7 6 5 8 9(文) 4(理)
暂未 2012 22 7 29 19 10 18 11 17(文) 12(理)
毕业
2013 14 6 20 9 11 8 12 5(文) 15(理)
合计 50 15 65 38 27 32 33 31(文)34(理)
入
/ \
/
/
/
,
2010 20l1 2012 2013
图1招收人数
1
l
i
. i
i
i
●● - i ■
■ _ i 圈
2O1O 201l 2Ol2 2O13
图3学科分布
——招收人数
嬲文科类
●理工科类
微减少,男女比例均衡,并且能保证每个学生有自己工作的助
管岗位。
“助管计划”与普通助管最大的区别在于助管岗位的固定
性。普通助管存在岗位与工作周期的临时性,但是“助管计划”
学生至少在第1年中是完全从事助管工作的。稳定的工作岗位
及工作时间,加深了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各
方面的了解,也使人事处能在年末考评时对“助管计划”学生有
更合理、客观的评价。
“助管计划”实施的这几年,通过人事处每年年终的考评以
及学生、用人单位及时的信息反馈,我们也会客观地思考这项
政策在实践中的情况。
4.1“助管计划”的优势
4.1.1 利于学校管理人才的储备
“助管计划”的初衷就是培养熟悉我校且具有较高综合素
养的管理型人才。对于校方来说,本校学生对学校的各种政策
一32
/\
/ \
/ \
/ \0
7/一.I
t/
/.严
/
2010 201l 20l2 2013
图2男女比例
_
2010 2011 2O12 2013
图4岗位分布
+男生
——一女生
・辅导员岗
_管理岗
规章、办事流程更为了解。在情感上,由于学生在此生活学习的
时间较长,日后留校也更利于管理队伍的稳定。
4.1.2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助管计划”学生半工半读,并且在第1年进校时是完全从
事助管工作。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多地协助
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
4.1.3利于学生推免资格的获取
与河海大学其他研究生推免政策相比,“助管计划”的要求
略低。对于学生来说,这是获取研究生推免资格很好的途径。
4.2“助管计划”的劣势
4.2.1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助管计划”学生入学第1年,全职从事助管工作,不攻读
硕士阶段相关课程;入学第2年,经河海大学人事处、研究生
院、用人单位同意后可选择相关课程攻读,并须分2年完成。也
就意味“助管计划”学生在入学第2年和第3年都无法全职从
M 加8 6 4 2 0
∞ 加 加 O
∞ 0
M 加8 6 4 2 0
第8期
2014年4月 江苏科技信息・高校园地 No.8
April,2014
事助管工作。而往往经过1年的工作后,第2年、第3年正是对
岗位工作最为熟悉的阶段。
4.2.2岗位分配存在局限
(1)无法涉密涉专。“助管计划”的学生不同于正式教职工,
所以无法安排“助管计划”的学生涉及保密性、专业性、技术性
强的岗位。目前62名“助管计划”学生,大部分从事管理岗位
和辅导员岗位工作。
(2)管理人员接近饱和。目前在读的“助管计划”学生有62
人,由于学校管理人员接近饱和,今年的“助管计划”分配中,出
现了“助管计划”学生人数多,但是需求岗位少的情况,很多“助
管计划”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无法合理地分配到位。
(3)机动 不强。因为岗位的需求存在不定I生,教职工的借调、
辞职、病假、产假等情况会带来突发性的岗位空缺。这种情况无
法预计,无法将“助管计划”的学生安排到急需管理人员的岗位上。
并且“助管计划”的学生存在长期性,临时性的岗位无法安排。
(4)岗位契合度不明确。“助管计划”学生是否能够胜任管
理岗及辅导员岗的工作,各个单位反应不一。以目前“助管计
划”学生岗位分配的情况来看,已出现助管计划学生并不能胜
任特定岗位的情况。比如某学院的辅导员助管岗位,该“助管计
划”学生的能力并不能承担此项工作。由于没有退出机制,并且
在“助管计划”协议书上没有明确此类情况的处理办法,目前还
无法将其调整至其他岗位。
4 2.3用人成本略高
“助管计划”的支出费用分为2种情况:一是管理岗助管,
包括每月助管津贴和助管计划年终津贴,每人每年大概17500
元;二是辅导员助管,包括每月助管津贴、“助管计划”年终津
贴,外加辅导员值班费及辅导员津贴,每人每年大概22300元。
这与学校的普通助管相比,用人成本高出很多。
4.2.4就业流向无法预知
在读的62名“助管计划”学生,最早的毕业时间为2015
年。由于就业协议上提出“助管计划”学生在取得硕士学位证
书和毕业证书后,经河海大学人事处、研究生院组织考核为优
秀的,才能录用为本校教职工,所以这些学生在未来3~5年的
就业流向无法预知。所以等到毕业时,大致会遇到2种情况:
一是学校想留,但是学生自主选择放弃留校;二是学生想留,但
是学校管理人员饱和,无法留校。
4.3留校后发展预测
若“助管计划”学生可以按期毕业并顺利留校工作,他们与
同届的应届毕业生相比,在年龄上大1~2岁,在学校干部晋升
文件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会更早面临晋升年龄年限的压力。
5关于“助管计划”的建议
目前“助管计划”在读人数已有62人,鉴于目前的管理岗
位和辅导员岗位需求来看,学校应尽可能控制“助管计划”的招
收人数。而从质量上来看,也不应仅仅依据学生的意愿及成绩
作为“助管计划”的招收条件。
5.1 出台“助管计划”管理办法
应尽快与学生处、研究生院共同商议“助管计划”的管理办
法,明确规范,严肃纪律,加强管理。
5.2修订“助管计划”协议书
在现有的“助管计划”协议书中并没有提及试用期,这就会
出现学生不适合某个岗位的情况。建议在“助管计划”协议书
中明确试用期,可以为1~3个月,在此期间助管津贴正常发
放。试用期结束后,若单位认可,可签订长期协议;若单位不认
可,则考虑更换岗位。
5-3改变“助管计划”聘用模式
增加退出机制。因学生个人原因造成无法继续从事助管工
作,可由用人单位或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人事处、学生处、研究
生院根据实际情况,启动退出机制——即可以继续完成研究生
学业,但不再从事助管工作,也不再享受助管津贴。
5.4加强“助管计划”学生培训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提倡的培养模式,如今,越来
越多的学生选择研究生教育,其整体素质虽有提高,但仍存在
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增大了选拔研究生“三助”学生的难度,也
对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作用。这些问题主要表
现在:(1)低龄化,心智还不成熟。(2)依赖性强,没有自我约束
意识。(3)缺少经验,缺乏对“三助”工作的基本认识l2]。
“助管计划”学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所以加强他们进校后
的业务及素质培训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尽快转换本科生的
角色进入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有助于自身素养的全面发
展,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开展日常工作。
国外大学的内部管理,都会有学生参与其中。自20世纪
70年代至今,美国的高校更是在不断的创新与摸索中建立相
关制度,并在实践中寻求发展。目前,美国学生参与学校事务
性管理已成为常态,这种管理体系已日渐成熟。
我国的研究生兼任“助管”工作,一直在摸索中积累经验,
河海大学“助管计划”是对助管模式的一种创新。但是每种模式
的出现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优缺点。研究生助管对
于提高高校管理岗的办事效率、培养研究生综合素养等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我们会在工作中继续完善制度,努力探索,积极思
考,努力做到优化人力资源,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使研究生助管工作能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建关.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2006(9):40—43.
[2]张利,耿晔,邵琳.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的探索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2009(7):191—193.
(责任编辑胡峰)
一33—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22:0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92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