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二中

更新时间:2022-12-28 22:48:3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28日发(作者:浣溪沙欧阳修)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发菜是一种陆生固氮蓝藻,可以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合成氨基酸,同

时具有强烈的旱生生态适应性,能在极度干燥的条件下存活数十年甚至上

百年,复吸水后仍可恢复代谢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菜属于自养生物,其光合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没有液泡的细胞不能通过渗透作用进行吸水和失水

C.发菜细胞内的DNA部分脱氧核糖上连着1个磷酸和1个碱基

D.发菜细胞中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

2.蛋白质在发挥功能时往往与相应物质结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氨基酸结合,转运氨基酸至核糖体合成肽链

B.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C.与某些糖类物质结合,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蛋白质与DNA结合后不一定都能调控基因表达

3.如图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的示意图,A~E为细胞内结构,①~⑨

为物质运输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B.溶酶体是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而产生的

C.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B→A→D→溶酶体

D.若将RNA聚合酶的抗体注射到体外培养细胞的E区域中,会发现细胞中的

核糖体数量减少

4.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

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下表是叶绿体中色素层

析结果(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

项目

溶剂移

动距离

色素1

移动距离

色素2

移动距离

色素3

移动距离

色素4

移动距离

实验组17.81.9

实验组28.21.5

实验组38.01.4

平均移动距离8.07.60.8

迁移率0.950.530.10

A.可用无水乙醇、丙酮、石油醚等的混合试剂对色素进行分离

B.色素3的迁移率为0.2,在滤纸条上的颜色为蓝绿色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的是色素1,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色素4

D.可用根尖细胞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5.淀粉的水解工艺包括酸水解和酶水解等不同工艺。酸水解是利用酸性条件使

淀粉水解,酶水解是利用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下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

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酶具有催化作用是因为其能够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将各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的pH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实验结果会更准

C.pH为3和9的两组实验结果相同,说明这两组实验中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D.两种不同的淀粉水解工艺,在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中都有水参与反应

6.将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

适宜),暗处理1h,再光照1h,测其干重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32℃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在光照强度适宜且恒定、一昼夜恒温26℃条件下,至少需要光照6小时,

该番茄幼苗才能正常生长

C.在36℃时,番茄幼苗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D.28℃和30℃时光合速率相等

7.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数的变化及

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理过程甲乙丙丁

染色体数2N→N→2N→NN→2N2N→4N→2N?

相关描述性激素作用细胞膜功能体现核遗传信息不变功能趋向专门化

A.甲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B.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丁过程后细胞均可出现分裂、衰老及凋亡过程

D.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

8.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

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

1

均无成分R。然后

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

1

(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

见下表:

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株数)

ⅠF

1

×甲有(199),无(602)

ⅡF

1

×乙有(101),无(699)

ⅢF

1

×丙无(795)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

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A.21/32B.9/16C.3/8D.3/4

9.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

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10.干扰素(IFN)是哺乳动物细胞受病毒等刺激后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

蛋白质。下图为人体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作用于邻近细胞,并刺激邻近细胞产生

AVP分子和MHC分子,进而发挥抗病毒的免疫调节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

B.细胞器甲将病毒变为短肽碎片和RNA,甲应为溶酶体

C.AVP分子可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和促进细胞降解病毒RNA

D.产生MHC分子的细胞可能为浆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

11.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选取

长势相同的绿豆芽,用不同浓度NAA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

测量不定根数量和胚轴长度,计算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清水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B.由实验结果可知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10-10g/mLNAA处理抑制了不定根生根数量

D.10-6g/mLNAA处理组胚轴依然生长

12.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

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

1

和t

4

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不同

B.t

2

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C.t

1

→t

4

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t

2

和t

3

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13.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

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二、多选题

14.科研人员用3个相同透明玻璃容器将生长状况相近的三株天竺葵分别罩住

并形成密闭气室,在不同的光照处理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量气室中CO

2

度,得到如下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组天竺葵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完全相同

B.Ⅰ组气室中CO

2

浓度逐渐增大,气室内气压必定升高

C.Ⅱ组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

2

可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D.在0~x

1

时段,Ⅲ组天竺葵固定CO

2

的平均速率为(y

2

-y

1

)/x

1

ppm/s

15.茶多酚是一种新型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科研人员利

用提取的茶多酚对某种衰老模型小鼠进行相关实验,测定其肝细胞线粒体内与

细胞呼吸相关的a、b两种酶活性的相对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组别a酶活性相对值b酶活性相对值

正常小鼠组11.7652.44

模型小鼠组7.7538.57

茶多酚低剂量组7.6638.93

茶多酚中剂量组9.8143.15

茶多酚高剂量组11.0249.63

A.本实验中存在两个对照组

B.a、b两种酶的合成都可能与线粒体基因有密切关系

C.茶多酚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呼吸强度来延缓细胞衰老

D.茶多酚剂量越高,恢复酶活性的效果越差

16.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对生命活动都有显著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并且都分布在细胞膜上

B.肾上腺素既是激素又可作为神经递质在某些神经突触中发挥作用

C.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特定靶器官的特点

D.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在体内的运输均不需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

17.当干旱发生时,植物气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闭,并可将信息传递给周围

其他植株。为探究是地上信息还是地下信息影响了气孔,某兴趣小组将3组长

势一致的盆栽豌豆等距排列,第2组与第3组通过管道连接,化学信息可以通

过管子进行交流,第1组与第2组的根部不联系。用高浓度甘露醇(高渗透

压,模拟干旱)浇灌第2组,1h后测定各组的气孔导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气孔关闭,导致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水分

B.该实验还应该在甘露醇溶液处理之前分别测定3组植物的气孔导度

C.若第①组气孔导度变化不大,②③组下降,说明可能通过地下信息传递

D.植物的生命活动除了受基因控制和激素的调节,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8.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B.生产一消费的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相对稳定

D.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均衡

三、实验题

19.为了制定果林间作套种的方案,研究小组用A、B两个大豆品种进行实验,

测定了自然光和模拟果林间作遮光条件下大豆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

品种

AB

处理自然光遮光自然光遮光

株叶面积(cm2)

2586

总叶绿素(mg·g-1)2.294.362.883.21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h-1)14.999.5916.168.85

光补偿点(μmol·m-2·s-1)45.930.743.841.7

气孔导度(mmol·m-2·s-1)114.246.3103.337.8

注: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气孔导度表示气孔

张开的程度

(1)由结果可知,大豆可通过_________以增强对遮光条件的适应能力。自然

光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45.9μmol·m-2·s-1时,A品种叶肉细胞内产生ATP

的细胞器有_________。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遮光会降低大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暗反应的角度

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将遮光条件下的大豆移至自然光

下,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

3

化合物含量将_________。

(3)若遮光条件下B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为0,则在相同条件下,A品种的干重

会___(填“增加”、“不变”或“降低”),因此_________(填“A”或

“B”)品种更适宜在果林行间套种。

四、综合题

20.黄连温胆汤出自于清代《六因条辩》,文章中记载到黄连温胆汤具有清

热、燥湿、化痰、理气等功用,在代谢综合症(MS)的临床治疗上效果甚好。

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黄连温胆汤对MS鼠血糖调节的影响,结果如下

表:

组别血糖(mmol/L)胰岛素(Mu/L)HOMA-IR

黄连温胆汤高浓度组5.3426.156.30

黄连温胆汤中浓度组6.1430.618.32

黄连温胆汤低浓度组6.0430.788.31

对照组甲:模型组6.231.368.62

对照组乙:标准对照组4.722.534.72

对照组丙:二甲双胍组5.0815.495.65

注:HOMA-IR表示胰岛素抵抗指数,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度的指标。

(1)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能够使血

压、血脂、血糖维持在___________的状态。

(2)与对照组比,黄连温胆汤对MS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是___________。

(3)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素含量最高,但血糖浓度也最高,且___________,

说明MS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___________。

(4)综合实验结果,高浓度黄连温胆汤是否可以替代二甲双胍作为调节MS鼠血

糖调节的药物,为什么?___________。

(5)请概述健康鼠饥饿状态下,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恢复血糖稳态的过程

___________。

21.苦荞为药食两用作物,降三高,调脾胃,清肠道,被誉为“五谷之王”,

已成为我市馈赠亲友的佳品之一。为了奠定苦荞育种的理论基础,某研究小组

以三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苦荞纯系为材料,通过人工杂交技术获得杂交后代群

体,探讨苦荞有关性状的遗传规律。请回答相关问题:

(一)实验步骤

a.每花盆播种3粒种子,栽培于花盆内,置于防虫的生长室生长。

b.待植株进入花蕾期后以单株为单位,成对配置杂交组合。

c.人工杂交之前,选择拟杂交授粉的枝条,除去已结种子、已开和正在开的

花,保留花蕾。

d.每天7:40和15:00左右,在花蕾即将开裂时去母本的雄蕊,授以父本

刚开放花朵的成熟花粉,并套上具有详细记录的袋子,继续培养直至获得足够

多的成熟杂交种子。

e.种植F

1

代种子,保留自交可育的植株,让其自交结实,并按单株收获种子

保存待用。

(1)以上步骤中,去雄和套袋的目的是_________。

(二)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并回答:

相对性状P:母本×父本F

1

F

2

落粒/不落粒

①落粒×不落粒落粒落粒66不落粒33

②不落粒×落粒落粒落粒187不落粒174

尖果/钝果

③尖果×钝果尖果尖果273钝果88

④钝果×尖果尖果尖果138钝果42

红茎/绿茎

⑤红茎×绿茎红茎红茎450绿茎353

⑥绿茎×红茎红茎红茎543绿茎421

(2)在上述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

(3)控制尖果与钝果的基因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F

2

中表现型为尖果的苦荞

自交,后代尖果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4)控制红茎与绿茎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一红茎苦荞欲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预期结果

及结论_________。

22.研究者以草莓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pH影响草莓成熟的机制。草莓果实

发育期分为7个时期,见下表。在不同发育阶段分别取发育一致的果实12

个,液氮速冻并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发育

阶段

小绿

(SG)

大绿

(LG)

浅绿

(DG)

纯白

(Wt)

始红(IR)片红(PR)

全红

(FR)

花后

时间

7天14天19天23天25天27天30天

果实

颜色

绿色绿色浅绿白色

红白相间,开

始出现红色

红白相间,出

现大面积红色

深红

(1)草莓不同发育时期果肉pH值的测定结果见下图。

该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的成熟与pH存在密切的关系,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研究者用0.5%醋酸喷施处理草莓植株上的大绿

果,每隔1天喷1次。该实验中的对照组处理为:_________。处理16天

后,实验结果为_________,草莓果实成熟_________(填“提前”或“延

迟”)4天,说明低pH可抑制草莓的成熟。

(3)研究者进一步检测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果肉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下

表。

ng/g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R)脱落酸(ABA)赤霉素(GA

3

对照组205215

实验组506865

由此进行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包括_________。

A.醋酸处理后,激素含量及增长率最高的为ABA,其次是IAA

B.醋酸处理能显著促进部分激素的积累,尤其ABA和IAA

C.IAA浓度的变化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低pH通过增加ABA的含量进而抑制果实的成熟

(4)发育中的草莓果实IAA主要在种子中合成。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随着果

实的成熟,IAA的量逐渐_________。请结合本实验的数据解释醋酸处理导致实

验组果肉变化的原因_________。

23.某生态学家分别对一片玉米田、一片荒地和一个湖泊在单位时间内的光合

作用效率进行测定,测出的数据如下表(单位:kJ)。请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田荒地湖泊

入射太阳能2001.0497.0111572.0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25.34.95111.3

生产者的呼吸量8.40.9937.0

(1)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

(2)假如两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固定了等量的太阳能,哪一个具有较多的

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____________。

(3)玉米田生态系统中,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呼吸作

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2-12-28 22:4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494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96gao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