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
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统与应急救援投入
及资源保障制度
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统
一、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
救援与调查处理,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小和降低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
命和财产安全,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此,
安全生产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1.对各级政府的应急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___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特大生产安
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___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2.对企业的应急要求
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救援___、落实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相应的器
材和设备。《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矿
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___;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
不建立应急救援___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物品生
产经营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3.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
后,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事故的情况,任何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不报。
第2页共8页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
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___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
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
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
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4.事故抢救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赶到事故
现场,___事故抢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
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
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___事故抢救
二、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避免的时候,有效
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惟一可以抵御事故或灾害蔓延并减缓危害后果的
有力措施。因此,如果在事故或灾害发生前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
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行动,事故后做好
系统恢复和善后处理,可以拯救生命、保护财产、保护环境。
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___机构;
(2)应急救援预案(或称计划);
第3页共8页
(3)应急培训和演习;
(4)应急救援行动;
(5)现场清除与净化;
(6)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1.应急救援系统的___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的___结构包括:
(1)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___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2)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
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3)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保
障;
(4)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
(5)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各机构要不断调整运行状态,协调关系,形成整体,使系统快速、
有序、高效地开展现场应急救援行动。
2.应急救援预案
要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应急救援预
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至迅速
高效的应急行动。
(1)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评价;
(2)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3)明确应急___和人员的职责;
(4)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5)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
(6)制定专项应急计划;
第4页共8页
(7)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3.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它是通过培训和
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
施和贯彻。主要目的是:
(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2)测试紧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
(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
(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4.应急救援行动
发生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营救与
疏散、减缓与控制、清除与净化等一系列的行动都是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行动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
(1)人力资源;
(2)物资与设备;
(3)个人防护装备。
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
(1)现场初始评估;
(2)危险物质的探测;
(3)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4)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5)行动的优先原则;
(6)增援梯队。
5.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
第5页共8页
对现场中接触污染的员工和应急队员必须进行清洁净化,例如对
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清洁净化。净化的方法主要是稀释、处理、
物理去除、中和、吸附和隔离等。
此外,还要考虑伤害和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设备的清洁
也是应急行动的一个环节,在事故发生后要对被污染的仪器和设备进
行清洁、清理。
6.事故后的恢复
在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必须对系统进行恢复,而且尽快恢复最重
要。恢复活动主要包括:
(1)现场警戒和安全;
(2)清洁;
(3)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4)对破坏损失的评估;
(5)保险的索赔;
(6)事故调查;
(7)重建。
第6页共8页
应急救援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
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一)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
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程序适用于我矿生产经营中潜在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
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条应急管理原则
(一)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三)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
员的安全防护。
(四)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五)科学实用
(六)分级响应
第三条应急管理机构领导机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各分管领导
成员:安全培训中心、生产技术部、通风队、机电部、调度室、
安监处、综合办、企管部、财务部、各区队负责人等。
第四条四.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
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
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一)安全培训中心要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
第7页共8页
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动员全员有___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二)财务部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
(三)供应部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
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
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
予以补充和更新。
(四)医疗卫生保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出动矿应急医疗
组,同时立刻与签订应急救援预案的医院取得联系,请求救援。
(五)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
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
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六)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
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
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
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___对相关预案的演练。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二)培训教育
由培训中心牵头,安监处负责协助___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
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
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
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三)责任与奖惩
第8页共8页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
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___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
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
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
任人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公司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由安全培训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附则: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0:5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8/1869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