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网

原创写作投稿

实用文体写作网
您当前的位置在:文体写作网心得体会读后感 → 《我的诺曼底》读后感1500字左右

《我的诺曼底》读后感

时间:2020-09-21 | 作者:许红缨

  这本书我没细读,但翻阅了多次,内容太丰富,细读较难。虽然是“走马观花”,粗糖得不能再粗糙,但阅后对本人确有触动。

  《我的诺曼底》是唐师僧呕心沥血之作,从1992年开始,他亲自驾车亲历二战战场,长达13年的采访、考察、写作,终于在二战胜利60周年之际将书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不能说是一种巧合,一种纪念,而是作者的一种责任,是作者对生命本质把握的一种态度,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和平的渴望,是对战争的痛恶,它的价值远非几个词语能概括。

  既然是《我的诺曼底》,作者通过拜谒二战战场,写出了自己对英雄的崇拜,写出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一段段的故事连成的一片片记忆,无一不烙上唐氏个人的痕迹,也镌刻着他个人的风格,但它不是一个完全属于个人的诺曼底故事,它属于大家,属于世界。他纵横评说参与国的战争背景、文化传承、人物命运、今古渊源,以国家为线索,涉及欧美、东南亚各主要交战国在二战期间的重大史实。再现风云人物,联系各国的影响、制度的变迁、民族的习俗,使我们可以用较短的时间,以最直接的方式认识二战,明察当今国际局势,让我们用现实的眼光读历史,明白战争的惨烈,了解战争的残酷和灾难,让我们吸取历史的教训,预防战争,反对战争,制止战争,珍惜和平的生活是作品所蕴涵的宝藏,是作者的真实用意所在,也是我读这本书最深的一点认识。

  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不尊重历史。书中说到丘吉尔的经验: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失去一些热爱的东西,即使我一无所有,也可能在另一个时空上重新开始,实际一旦你把手指松开,你才可能拥有一切。这实际上是教我们辩证地认识生活,细心地体察、品味历史。如果不能掌控命运,至少我们要无拘无束,自主把握生活,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历史已经定格,关键要把握今天和未来。毁灭的地方有强者,荒漠的废墟有生机,强大的背后也有懦弱,胜者不一定永远胜利,败者也有重振旗鼓的时候,尊重历史、热爱生活是每个人、每个民族应有的态度,但不同的民族有不一样的反映。想到二战我就想到了两个侵略国,德国人尊重历史,二战后历届政府都在谢罪,积极地进行战争赔偿,一直到今天都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送去鲜花和慰问,目的也就是给日耳曼民族寻找生存的出路,融入世界的大家庭,平安地生活,轻松自由地工作。这样做的结果德国不仅得到了各国人民的理解和信任,也赢得了重建家园的时间(1955年就基本恢复战前水平),恢复了强国的地位。日本民族则不同,不尊重历史,反复修改教科书,内阁成员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无论如何就是不谢罪,不道歉。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懑和不安,它要想实现政治大国的地位,增强自己的发言权,不尊重历史是不可能办到的。但大和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团结精神是我们不能比拟的。我们是否就尊重历史,珍惜了今天的生活了呢?我们的民族有没有“好了伤疤忘了痛呢”?我们的民族是不是也有些奴性呢?当我看到一批批见证日本侵华历史遗址、遗迹被毁被拆的时候,我就想到欧洲人的文明,欧洲各国对历史尊重的态度,他们宁愿放弃现代文明城市的建设,也要修复和保护好历史文化的遗产。他们把崇拜祖先、尊重历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去了西欧的朋友一定有感于那里的文明和秩序。热爱生活的同时,我们更要尊重历史。仅仅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挂在嘴上是不够的。历史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兴衰,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繁荣和昌盛。

  热爱生活就要感恩生活。社会高速发展,在物欲横流的时候,一些人都不懂得感恩了,可能也包括自己。读了这本书更有一种深深的感悟:我们都要点一盏感恩的灯,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就能无穷无尽地享受生活的快乐,享受他人给予的温馨、愉悦,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正视错误,学会平心静气,也就学会了善待自己和温暖他人。做什么事情不要带有目的,希望回报,这样就会永远豁达,忘记烦恼,永远拥有一颗纯洁而年轻的心。如果身处困境和逆境没有抱怨了,那就学会感恩了。

  我经常回顾、总结,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还没有完全学会感谢生活,但比过去有进步。我一直想着和实践着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尽一点孝心;在姐妹困难之时多扶助一把;在孩子未成年之时多一份哺育;对丈夫多一点支持和帮助;对朋友多一些关爱理解;对学生多一些劝导和呵护;对同事多一份尊重和感激;对已经伤害自己的人多一份宽容和原谅……乐于把感激呈现出来,回馈他人,生命终结的时候就不会留下遗憾。

本站除部分文章为原创外,其他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若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原创作者投稿 文体写作网(www.wtabc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