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网

原创写作投稿

实用文体写作网
您当前的位置在:文体写作网报告总结工作总结 → 支教献爱心_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支教献爱心_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13-11-21 | 作者:佚名

  “支教”献爱心滇沪续深情

  上海赴滇支教迪庆州大组工作总结

  上海来自嘉定、浦东和宝山3个区的15位支教老师都异口同声地说:“一年的支教无怨无悔,一年的工作刻骨铭心,香格里拉留给我们难忘的回忆,雪域高原见证了滇沪两地的情谊。”

  一、基本情况

  上海赴滇支教已是第6批,赴迪庆州所属3县支教是调整支教布局后的第3批。与其他支教州市相比,迪庆州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困难程度是最艰苦的。2007年8月25日,我们从上海抵昆明,受到省各级领导的热情接待后,26日一清早就飞往香格里拉机场,离上海时是酷暑盛夏35T,到迪庆州气温下降到9T,前后两天就换了两个季节。一下机场,我们就感觉有高原反应,胸闷气急,头晕眼花,但州、县、校领导将洁白的哈达,虔诚地献给我们,我们即刻沉浸在浓浓的民族团结的气氛中。

  宝山区支教维西一中的5位老师,27日拿到了课本,28日进教室开课,其中4个教师任初、高三毕业班的主课。还没适应时差,还没消除高原反应,就投入了“战斗”。

  浦东新区支教组在魏澜组长带领下,一到学校,就接到学前动员的家访工作。一放下行李,就走村访寨了。

  嘉定区支教组组长蔡解星老师一到学校就向受援学校校长请求接受最艰苦的教学任务。

  支教迪庆州的15位老师均是上海3个区的骨干教师,其中90%是党团员和中青年教师。出发前,我们都表示,在前两届支教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把上海教师的风采留在迪庆州各少数民族的心目中。

  一年来,我们承担了与当地一样的工作量,在所任学科中,以精湛的教学方法,把应传授的知识都毫无保留地传播到学生的心目屮,更重要的是,将东部发达地区的教学理念和观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为3所受援学校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上海教师在受援学校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学校与中层一级的管理工作,在管理中学习管理,既适当引入较新的管理方法,又向当地各级领导学到了行之有效、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方法。

  在做好教学挂职工作之外,支教老师还做好滇沪两地的沟通、联络工作,穿针引线,接洽项目,为贫困生联系“手拉手”对象,千方百计为受援学校作出一份自己应有的努力。

  这一切都受到了受援学校领导和师生们的好评。

  二、支教成果

  由于种种原因,迪庆州的基础教育相对较薄弱,在困难的条件下,上海支教老师献出自己的爱心,以满腔的热情奋战在三尺讲台上。

  来自上海重点中学——行知中学——的青年教师张盛,执教高三文科班英语,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陈旧、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他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并利用课余午休时间,给学生加班加点,使全班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浦东新区的张宪国老师,年已过半可,原是高中语文老师,到香格里拉三中教初中班语文,为适应学生,他边教边学,狠抓基础知识,利用一切时间与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师生间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迅速提高。

  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学科研也是支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嘉定区支教组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组织了由校内教师一起参加的有关成功教育的课题,花了3个月时间,调查研究,搜集数据,撰写成了专题科研报告,得到了云南省相关专家的好评。

  为缩短滇沪两地在教育上的差距,支教教师分别在受援学校开设了各门类的专题讲座10多次。有的是专题介绍上海二期课改的经验,有的是在学科领域里作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有的是专题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有效地推动了受援学校的教学、科研向纵深方向发展。

  嘉定、浦东两区的教师在一年时间中,走村访寨,上山下乡成了工作习惯,为动员失学学生重回学校,为巩固普九成果,不少教师拿出自己的生活费赞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周末时间,最远路程的家访要跑3个多小时的山路,通过这么一走一访,上海教师感受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艰辛和不易。

  结合教学实际,几乎每个支教教师都撰写了教学论文和随笔,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践,胡文龙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撰写了两篇论文。曹林老师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写下了近万字的心得体会。

  由于上海老师的加人,使3所受援学校增添了活力,无形中缩短了滇沪两地教师在情感上的距离。“阿拉”上海老师融人了当地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于上海教师的表现,受援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上海老师“板扎”,并希望支教工作能长期地延续下去。

  三、体会感受

  3个区的支教老师,除杨佐锋老师已连续在云南支教了5年外,其余教师都是第一次外出工作。一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体会是很深的。

  张盛老师度新婚蜜月假后回校的第二天,接到校领导安排的支教任务,他二话不说,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毅然在报名表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支教组中有两位女老师唐素良和赵丽勤,均来自浦东新区。她们的孩子都小,丈夫的工作都忙,但为了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学生,放弃了温暖的小家,加人到支教的队伍中,她俩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杨敬奎老师和裴海江老师的独生子分别是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原本他俩可以在家里辅导自己的孩子,但为了云南更多的孩子,他们也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主动请缨支教。

  一年中,15位支教老师基本上没有双休日,不是上课,就是上门家访,人虽疲劳,收益无穷,处身于香格里拉的群山包围中,我们和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怒族的学生们同学习、共生活,结下了浓厚的情谊。我们播下了知识的种子,学生树立了走出大山的理想,相处虽一年,受益是一生。

  一年来,各级领导关爱着我们,经常问暖问寒,节假日送来慰问品。家乡的领导也多次组队赴滇看望我们,滇沪相隔数千里,两地情谊一线牵,支教工作搭起了滇沪教育合作的一座友谊桥梁。

  支教是双赢的教学活动,更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战略举措,身为西部开发的一个战士,我们为这一年的付出而骄傲。从当地的领导和教师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是奉献,感受到了民族教育的艰巨,从学生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明日西部的希望。

  处于多事之秋年龄段的我们,这一年中也承受了个人的巨大牺牲。

  上海支教教师中年龄最大的杨佐锋,已连续在云南的红土地上工作了5年,先后带了3届高中毕业生,他的精神感动了受援学校的所有师生。今年5月17日,曹林教师的父亲在医院大抢救无效病故,噩耗传来,如雷轰顶,面对高三学生高考在即,他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动的决定,留在这里,把学生送到考场再说,家里的丧事由兄长处理,在忠孝两难全的考验时刻,他的行动使人敬佩。

  15个支教教师,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再大的困难,再多的烦恼,在我们这些优秀的上海教师面前,都化为乌有,一切以边疆的民族教育为重。

  今年是迪庆州建州50周年,我们无法参加这个盛大的庆祝纪念日,但所有支教老师都表示:回上海后,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关注迪庆的发展,我们会一往情深地关注我们支教的学校。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我们的支教工作。因为这里的一切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部分。

  别了!香格里拉;别了!迪庆州。

本站除部分文章为原创外,其他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若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原创作者投稿 文体写作网(www.wtabc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