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测试题(修改)

更新时间:2024-06-03 02:47:58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22日发
(作者:张思之)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内容上看,宪

A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比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D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这一条规定了

A我国的国家性质B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3、2012年1月1日,新《居民身份证法》、《行政强制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开

始实施。在这些法律法规的第一章第一条都有如下表述:“。。。根据宪法,制

定本法。”这表明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B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其他法律以宪法为基础而制定

D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为如实报道了凯恩公司关联交易内幕,遭到凯恩

公司所在地丽水遂昌县公安局网上通缉。据此回答4—5题

4、对该县公安局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B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情

C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情

D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上述材料中出现的现象启示我们

①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做到严格执法,禁止知法犯法

②要加强执法监督,依法行政

③公民要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法律的共同点有

①有同等法律效力②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④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⑤制定和修改程序严格

A.①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②③⑤

7.当选后,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我将忠实履行

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作为国

家主席特别承诺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这是因为()

A.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D.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8.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关系,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宪法》是制定《刑法》的依据和基础

C.都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D.都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下

列内容由宪法规定的是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

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③宪法是“母

法”,普通法律是“子法”④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起,结案132808起,严肃

查处了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等一批大案要案;给予政纪处分37581

人,其中省部级干部和中管企业主要领导10人,厅局级干部220人。查处商

业贿赂案件15548起,涉案金额39.1亿元。这表明()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在我国,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③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任何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违法必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到纪念宪法公布实施

30周年大会上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

政。”这种提法的原因是()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

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普通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

数通过。据此,回答第以下小题:

13.上述材料表明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制定和的程序最为严格

D.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4.上述材料还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决定权

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

D.最高国家审判机关,行使国家审判权

15、“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的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

B、错误的,因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同

C、正确的,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6、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

①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7、“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经这一栏目的曝光,

很多悬而未决的维权事件迎刃而解,这体现出

①新闻媒体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途径②新闻曝光对违法行为的

打击比法律更有效③我国的公民的批评建议权已越来越得到重视

④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快捷的唯一的渠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8、2008年春节前,广东省领导表示愿就广东的科学发展和网民一起“灌水”,

也欢迎大家“拍砖”(灌水、拍砖是网络语言,意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引起轰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B.有利网民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C.有利网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D.形式可取但不切实际

19、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

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由此看出

A.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措施

B.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D.法律可使人人得到好处

20、为了使民意的表达更加顺畅,使民众与政府的沟通更加便捷,人民网强国

论坛推出了“两会”民意征集大型互动栏目《我有问题问总理》,网友共提出

了147702条问题,反腐倡廉、物价房价、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话题是网民

关注的重点。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

事效率③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监督权④能保障人民享有平等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2012年,公安部组织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统一开展严厉打击侵害公民

个人信息的犯罪集中行动,斩断侵害公民信息的利益链。这一行动

①能彻底堵塞侵害公民信息的漏洞②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表现

③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④体现了“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某市民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公园附近增设一个公交站点,方便出行。他表

达这一意愿的方式可以是

①给“市长信箱”留言②在公园门口张贴大字报③向市人大常委会反映

④向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反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2012年3月28日,以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振江为组长的市人大执

法检查组到定兴县工商局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这

A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B有利于人大常委行使批评建议权

C保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D有利于促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执法权

24、“两会”召开前,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在网上

倾听民意,了解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政府机关依法行政

②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③有利于使我国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北京市检察院通报,2010年至2011年4月,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

职务犯罪450件,535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亿元,办案数达到了2003

年以来最高。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25、对身居要职的上述官员判刑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的基本要求相

吻合。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6、上述案例告诉我们

A社会主义国家要有法可依

B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C实施以德治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D法律对身居要职的人的人处罚最严厉

27、2011年7月27日,“六五”普法规划公布。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

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民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这是因为

①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④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法律本该是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的依据,可是,个别执法机关却与法律“赌

上了气。”据新华社报道,云南省某自治州交警队百姓的“民告官”之举采取

了不理睬的态度:不应诉、不举证、不出庭、不答辩。最终,云南省高级人民

法院裁定老百姓胜诉。交警支队的这一做法说明了

①国家机关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②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才能真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依法治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④公民的任何权益都要受到法律保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2011年2月11日,“两会”前夕,山东省政协和山东商报联合开通的“民

生热线”一个月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议3800余条。不管是以短信、

电话、邮件还是网络留言的方式,每一条建议都倾注了参与者的心血和期待。

①表明当地众有较强的参政意识

②有利于公民行使民主权利

③表明新闻媒体是法律监督机关

④表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0、人民众对“醉驾”深恶痛绝,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

过了《刑法修正案》将飙车、醉驾等列入犯罪行为,并规定了量刑标准。对此,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醉驾是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体现

②醉驾是严重违法行为,应受到严厉制裁

③严惩醉驾行为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醉驾列入刑法符合“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的历史经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感受法治,探究实践。(14分)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纪念日。冀华中学

九年级的同学们分成小组走出校门,开展了以“法在我们身边”为主题的社会

实践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行动吧!

第一组来到当地政府,看到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手持《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就职宣誓。

探究一:手持宪法宣誓意味着什么?(6分)

第二组分头采访了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举报制售盗版光盘的消

费者、按照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民„„

探究二:在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哪些要求?(6分)

第三组来到某高中,观看高中学生手捧宪法在成人仪式上宣誓。

探究三:手捧宪法,心有宪法。请以“我的成长与宪法”为题,写出你

的内心感言。(2分)

32.情景一:国际杂技节在某市拉开帷幕,承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文化活动,

在该市历史上是第一次。杂技节的主体是全体市民。决策部门就提升市民素质、

改善市容环境等向市民征集建议。

情景二:你的同学张某因为家中拆迁问题对当地政府的做法不满,在网上发帖

对一些官员进行人身攻击的同时,还准备请人“教训”他们。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情景一中,你想对决策部门提出建议,你会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最少写三

个)(3分)

(2)情景二中,张某的做法属于不正确的政治参与,这样的参与会造成哪些不

良后果?(4分)

(3)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启示?(6分)

33、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新消法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新消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

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

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1)材料中新消法的施行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样的治国方略?(1分)(2)

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宪法的关系是怎样的?(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新消法的实施有哪些现实意义?(6分)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A4.C5.B6.A7.B8.B9.B10.A

二、非选择题

1、(1)这一行动的开展,可以有效遏制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蔓延,促进互联网的

健康发展;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国家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落实和执行;社会各有关部门

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规范对网络、网吧的监督和管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

专项行动常抓不懈;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明

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网络低俗内容及其它不良诱惑的抵御能力;父母要加强

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3)①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明辨是非,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坚持不浏览违反

社会公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充斥低俗内容的网站;③自觉接受老师、父

母的监督;④对于网络上违反道德的现象,我们要共同谴责和排斥,对于违反

法律的现象,我们要及时举报。

2、(1)①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②切实践行“三个代表”;

③依法治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

④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①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②有利于营造安全健康的和谐消费环境;

③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


本文发布于:2022-07-22 12:4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83/29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