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网

原创写作投稿

实用文体写作网
您当前的位置在:文体写作网心得体会读后感 → 《纪委书记》读后感读书笔记

《纪委书记》读后感

时间:2020-09-23 | 作者:孙古立

  这是一本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小说,这更是一本反腐倡廉的好读物,如果你没有读过,朋友,那我郑重地向你推荐,请你抽出时间读读这本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李木玲的大作——《纪委书记》。

  《纪委书记》以某省的真实的惊天反腐大案的侦破为题材,塑造了一位刚正不阿、主持正义的纪委书记的高大形象。

  故事发生在北方的一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承新市(作者假借的一个城市名)。原本是国家重要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承新,在面临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由于一群寄生在国土、规划、财政、公检法等领域的丧心病狂的腐败分子的渎职和破坏,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社会秩序动荡不安,人民群众意见极大。值此关键时刻,党和人民需要政治坚定、公正廉明的干部出来与腐败风气作斗争。年轻果敢的纪委书记陈之行在中纪委和省纪委的支持下,带领他的团队,从土地腐败案入手,掀起了一场空前彻底的反腐风暴。持枪伤人、屈打成招、蓄意诈骗、钱色交易、违规开矿、官商勾结、巨额贪污……一粧粧惊天大案和离奇丑闻相继浮出水面。

  通过对一个个腐败分子堕落过程的叙述和堕落根源的分析,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物欲的满足是不是会弥补其他的不满足?对物质的饕餮能喂饱饥饿的灵魂吗?人一旦被物质淹没了,灵魂将被安放何处?

  多么尖锐的提问!多么惊心的警示!

  作者对盛行于官场的拉帮结派、相互包庇之风深恶痛绝,对徇私舞弊、贪污腐败之举忧心忡忡。文中,她假借纪委书记陈之行的口味,严正地指出:“以人划线,圈子越搞越小,眼界越搞越窄,事业怎么能越来越兴顺?由于用人之风不正,公道正派、埋头干活的人得不到提拔;能力水平差,把精神头儿都用在溜须拍马、拉帮结伙上的人反而一路凯歌,春风得意。时间长了,好干部看不到希望,口碑不好的干部趾高气扬。干实事儿的人越来越少,当官儿的绞尽脑汁想的都是如何采用各种手段来中饱私囊,步步高升。这样下去,承新的希望在哪里啊?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被蛀虫咬蚀得伤痕累累的苹果,虽然从表面上看,还过得去,但是,心儿已经坏透啦!”

  纪委书记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承新市不正常的用人机制和这种既庸俗又违犯法纪的干部选拔机制所带来的危害,义正词严之余又为之痛心不已。从这里,我们已初步看出一个党的纪委领导干部的立场和观念,他作为反腐先锋的形象逐渐鲜明起来。

  陈之行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认识和态度之上。身为纪委书记,他积极投身反腐前线,他的积极和坚定吓坏了对方,也让自己承担了太多的磨难。为办“宏远大案”,他辛苦劳累得了胃痉挛;为办承新的腐败案,他受到了各种威胁,甚至收到了子弹;为办案,他不得不小心出行,以防不测;为办案,他让家人担惊受怕,以致晚上睡觉都要反复查看是否关好了门窗。

  像其他腐败大案的查处要面临阻力重重一样,书中的陈之行办案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尤其那些阻力来自于自己信赖的上司和同志。他为此困惑,也很痛苦。作者的自白表达了主人公的痛苦和隐忧:因为某种不可告人的隐情,让他这个纪委书记不得不在正义面前知难而退的话,将是他最痛苦的事情个有良知的纪委书记,最大的痛苦不是抓不到腐败分子,而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罪孽深重的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却无能为力。

  但是,我们的纪委书记没有退缩,在短暂的休整和谋划后,他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和同行的帮助,正义终于在法制和真理的呼唤下战胜了邪恶,光明的曙光击退了黑暗的包围。腐败案的侦破为党的肌体清除了毒瘤,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为老百姓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和温暖的蓝天。

  善良的老百姓需要陈之行这样的干部,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清廉的官场作风。正如陈之行对他的学长也是他的上级——承新市的市委书记李凯朋——说的那样:“大哥啊,在老百姓心里,纪委的干部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包青天,纪委是主持公道正义的地方,是最后能够说理的地方。我是纪委书记,对于找上门来的老百姓,我有什么理由拒之门外?又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啊?”

  拳拳之心,油然可见。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需要这样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好干部。

  陈之行经常默念《本蜀论》中的一句话:“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这是他信奉的古训,也是他廉政人格的休现。

  不可否认,钱和权对人的诱惑很大,但是危害也很大。“人有钱顶多是挥霍奢靡,有势才最可怕。因为权势能让人的野心和欲望无限膨胀,像一辆飞驰的汽车没有了制动。”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抵御金钱和物质诱惑的定力,还要正确合理地行使手中的权力。须知,你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为民所用是职责所在、道义所在、以权谋私不仅为党纪国法所不容,也为人民所唾弃。

  要抵制物质和权力的诱惑与腐蚀,除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外,还要严格遵守党的廉洁自律纪律,要“慎独”与“防微”.对那些不健康不合法的念头,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很多时候,心灵的污染比偶尔的行动失误危害更大。一句话,时时学习,时时对照,在不断地学习和自律下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其实,很多党员干部在工作之初都是奉公守法、尽职尽责的,就像书中的市长林笑成,为了工作,“经常加班,根本顾不上家。林笑成的妻子尤凤鸣是大夫,也是经常值班。儿子林家辉小小年纪,脖子上就挂着一串钥匙,有很长一段时间,吃百家饭的。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吃饱了就出去逛。有一次,竟睡倒在公共汽车站的椅子上。时值深秋,夜凉如水,幸亏被邻居发现了,把他背回了家。为了给儿子解闷,林笑成给林家辉买了一只小狗……”看看,当初的林笑成是多么可敬的好干部,可最后为什么变成了争权夺利、贪婪腐败的人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不仅有个人的素质觉悟因素,也有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因素,更有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疲软和权力监督机制不力的因素。总之,方方面面的问题,值得为政者警惕,也值得他们深思。

  书中的市委书记不仅自身有违纪行为,而且在反腐的大事上认识模糊,意志不坚定。他多次提醒陈之行不要出风头,暂缓对市长林笑成案子的查处,在对待承新市规划局局长何书林和承新市国土资源局南州分局局长唐艳群两个女贪官的腐败问题上,他也态度暧昧,不能充分发挥一把手的主心骨和主力军作用,几乎使陈之行的工作陷入被动。

  有鉴于此,在反腐败的问题上,党和政府的负责领导一定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做好纪检干部的坚强后盾。在反腐败与经济建设上,也要明白“反腐败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反腐败与搞建设并不是背道而驰的,反腐败是给国家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我不希望我们的建设成果被腐败分子的黑手窃去哪怕一点,不希望我们的晴朗天空布满恐怖的阴云。

  俗话说,是你的,谁也夺不走;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身为人民公仆,切勿起贪念,切勿伸黑手。正所谓“成由清廉败由贪,湛湛青天可为鉴。身后有余且缩手,莫待无路回头难”.读罢此书,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吧。

  最后,让我们用《纪委书记》一书的作者引用的包拯在端州做官时做的那首《书端州郡斋壁》作结吧:“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先哲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本站除部分文章为原创外,其他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若侵犯你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本站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原创作者投稿 文体写作网(www.wtabcd.cn)